宣传部
德润农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德润农大 · 正文
【农大好故事123期】挺膺担当 榜样力量——新时代劳模校友风采展(下)
日期:2025-06-10 信息来源: 点击数:

编者按:2025年,我校多名校友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他们是河北农业大学的骄傲与自豪。为弘扬榜样力量,《农大好故事》上期推出3位受表彰校友的先进事迹,这期推出2名校友的故事,特别是这两位校友都是渤海湾上的奋斗者!

银线织梦耀渤海

——记全国劳动模范、城乡建设学院2000级校友吴玉良

在渤海湾畔的黄骅热土上,有这样一位追光者:他以银丝为笔,在盐碱滩涂勾勒出电力动脉;以赤诚为墨,在雪域高原书写着帮扶篇章;以初心为引,将志愿星火汇聚成温暖星河。他,就是我校校友、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黄骅市供电分公司滕庄子供电所副所长吴玉良。

大学校园筑底蕴

吴玉良,2000年考入我校城乡建设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他热爱专业学习,乐于实践探索。野外实习课程《工程测量》《工程地质》给他留下深刻影响,带给他勇于探索、不怕吃苦的韧性锻造。在校期间,河北农业大学百年校庆的系列活动将“崇德、务实、求是”的校训和“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太行山精神”深深地注入到他的精神血脉中,激励他扎根基层、奉献社会。

盐碱滩涂绘电网

2004年,刚走出校门的吴玉良,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回到了河北省黄骅市,成为南排河变电站的一名值班员。“电力是渔民转型的希望之光,电网规划更是重中之重。” 从那时起,他一头扎进技能学习与电网知识钻研中,立志成为“万里银线编织者”。2011年,他接过南排河镇电网规划的重任。面对盐碱腐蚀、海风肆虐的恶劣环境,他驻守供电所三个月,每日顶风勘测,精准标注每根电线杆坐标,整理出一份份详实的台账。在实地勘察过程中,吴玉良始终将用户需求放在首位。历时三年攻坚,主导完成3座变电站增容,银线向滩涂深处延伸,助力渔民转型现代化养殖,年产值持续攀升。他坚持“电等发展”理念,主持完成600余项输配电工程,100余项乡村电网改造工程,攻克80余项技术难题,为黄骅上千家企业注入发展动能。

雪域高原践初心

“老百姓的需求,就是我努力的方向。”2019年援藏期间,他强忍高原反应,在西藏阿里带队实地勘察,提出科学的规划思路和建设方案。2020年再赴青海天峻县,在海拔4700米地带带病工作,历时一年半高质量完成当地“十四五”规划大修技改项目储备、可研初设编制等重大技术报告。工作之余,他发起“少年强成长激励计划”捐赠9万元学习物资,开展“党建+结对帮扶”助销农牧特产超百万,荣获河北省“慈善楷模”称号。

微光成炬暖全城

2006年创建黄骅市渤海魂志愿服务协会。2015年发起“暖心早餐”公益项目,每日凌晨4点志愿者为900余名环卫工烹制热餐。2025年重装升级早餐屋,精打细算保障长久运营。“暖心早餐屋”只是吴玉良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十九年来带领团队开展30余个志愿服务项目,累计活动1.9万余次,惠及群众300余万人次。

从一个人的初心到一座城的温度,吴玉良以银线织就发展蓝图,用大爱点亮万家灯火,让“中国好人”“全国劳模”的荣光在渤海之滨绽放永恒温暖。

城乡建设学院


将盐碱池打造成“聚宝盆”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动物科技学院1994级校友李春岭

35683

李春岭,1994年考入我校牧医系(现动物科技学院)水产养殖专业。谈起大学期间对他的印象,团支书崔金凤说:“李春岭为人踏实,学习有韧劲,脾气温和,特爱笑,就像邻家的大男孩”。在同班同学魏亚辉的印象里,李春岭是武术班的班长,每天早晨比大家早起床1小时去训练,每一个动作都非常标准,会很耐心的指导大家。就是这样一个为人谦和、热爱武术的大男孩儿,毕业后来到沧州市农林科学院海洋与水产研究所工作,专注于盐碱地渔业开发与水产养殖技术研发,经过多年努力,最终成为盐碱地综合利用领域的标杆专家。

他的科研攻关之路还要从20年前说起,当时沧州盐碱坑塘里的苦咸水,养啥都不好活。如何破“碱”重生,把盐碱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发展产业?李春岭想到的办法是养虾。经过不断实验,他采用物理及生物方法“降盐治碱”,让盐碱池的水质满足了素有“淡水虾王”美誉的罗氏沼虾的生存需求。如今,在他的努力下,一万多亩的盐碱池能产出39万公斤罗氏沼虾。

这些年,李春岭带领团队研发的“盐碱水多营养层级绿色高效混养模式”“凡纳滨对虾与半滑舌鳎套养技术”获批京津冀协同发展农业主推技术,并助力养殖产量提高、养殖户效益提升。他承担的《池塘水质立体生物调控集成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熟化了池塘水质立体生物调控技术,并分别在6处盐碱水、海水、淡水基地开展了联合应用示范,累计推广应用规模达到198.5万亩;他承担的《水产养殖水质改良与环境修复微生态制剂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研究出两种海水及盐碱水水质改良微生物制剂,为养殖户减少养殖用水排放量4亿多立方米,该项目获得原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

如今已是沧州市农林科学院海洋与水产研究所所长、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创新基地副主任的他,依然三句话不离本行,“提高盐碱池综合利用价值,丰富盐碱池新物种,提升水产养殖的辐射带动作用,帮助渔民增产增收,这是我毕生的课题。”

面对今年刚获得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荣誉,他表示荣誉的取得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是新的起点。未来,他将继续围绕盐碱地渔业发展搞科研,努力让盐碱池变成“聚宝盆”。

动物科技学院

上一条:【农大好故事124期】校园榜样的青春对话(上)
下一条:【农大好故事122期】挺膺担当 榜样力量——新时代劳模校友风采展(上)


版权所有:河北农业大学 党委宣传部

地址:保定市莲池区灵雨寺街289号    电话:0312-752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