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部
德润农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德润农大 · 正文
【农大好故事】待到果实成熟时
日期:2017-01-26 信息来源: 点击数:

——记全国模范教师杜国强教授

他想法新颖,率先将留学经历与课程相结合,为同学们开启别样的与国际接轨式学习之旅;他随和、细心、不追名逐利,在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传经送宝、培育桃李;他认真、踏实,能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他身边的人都说,和他相处轻松、舒畅,并且随时能感受到正能量。他就是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的园艺学院杜国强教授。

国际合作办学的探索者

杜国强教授先后在我校果树专业就读本科和研究生,后于华中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2年分别在美国做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2002年谢绝美方挽留,毅然举家回国,继续从事一线教育工作。回到农大后,一切是那样的熟悉、得心应手,出国留学经验在他的教学、科研工作中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教学理念更新、课程改革、学科建设、中外联合办学筹办等方面工作中。

“《果树栽培学》双语教学是杜国强教授利用自身留学经历,在我校首批开展的双语教学研究,为后期“2+2双学位”中荷联合办学项目开展打下了基础。”园艺学院院长李明教授在谈到杜老师时说,“同时他还将国外高等教育理念与我国教育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在《果树栽培学》课上,杜老师让我们分组调查葡萄产品类型、质量、产地以及所占市场份额,发现问题并找出原因,回过头来和栽培挂钩,这样同学们能够直观感受栽培与产品及市场的关系。”2014届毕业生许黎花对实践课程记忆犹新。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专业兴趣,能力和素质得到很好的提高。

作为中荷联合办学项目的主要参与者,由于时差,邮件往来多在国内晚上10点以后进行,为保证项目顺利进行,杜老师牺牲了大量的业余时间,加班加点确保信息的实时传递。三届交换生、一届双学位学生完成学业,三届双学位学生在读,2014年中荷联合办学项目升级为国家层面,成为我校首个纳入招生简章的中外联合办学本科专业,这些对杜老师来说是最好的报答。这学期杜老师还多了两名荷兰弟子,她们是荷兰应用科学大学来我校进行毕业实习的学生。实现办学国际化,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实现中西方文化思想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国际化水平,学生适应能力,是杜老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追求的一个梦想。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学院认为他所做的一切行政事务工作都是份外之事,但杜老师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自己的神圣职责。多年来,杜老师在中荷办学项目上倾注了大量心血,没有任何报酬,从不叫喊苦和累。

葡萄产业体系的实践者

农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杜老师十分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007年,他在定州指导建成了“定州黄家葡萄酒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11月7日正值立冬,清晨杜老师带着学生赶往酒庄。抵达庄园时,正下着小雨,顶着寒风冒着小雨,杜老师一下车直奔正在剪枝的葡萄园。“太粗的枝结不好果,太细了也不行,直径0.8-1.2cm的最好。”一到地里,杜老师就和技术人员交谈上了,“这棵就很好,像这样每棵留10个枝,每枝结1-2< 个穗,产量就有保证了。”他指着一个葡萄架说。着蓝色工装、戴线手套、手握剪刀、背着工具包的杜老师看起来就像是酒庄的技术人员,人们不会想到这是曾留学美国的博士后。

“酒庄作物需要管理的关键时刻他都来。来后,一头就到地里,一杆子扎下去。往往员工都下了班,他一个人还在地里,有时留下个农民,手把手地教,利用有效的时间,直到你弄通、弄懂为止。”酒庄负责人黄成立由衷地说。酒庄的人把杜老师当成自家人,以前没有餐厅时,大家就在田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边听杜老师传授技术。杜老师的随和、敬业使人们感动。

酒庄等三结合基地还给同学们提供了亲自动手实践的场所。“杜老师和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先上梨树剪枝做示范,我们修剪后,他会评价,告诉我们哪剪的对,哪剪的不好,下手轻了或是重了,以后同学们就知道怎么剪了。”想起实习的日子,硕士生李俊萍露出开心的笑容。业余时间包饺子、打扑克,拍下每个同学上树、剪枝、下树的全过程,平易近人、爱好广泛的杜老师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既增长了经验又度过了快乐的时光。冬季修剪实习在杜老师看来是教师影响学生的最佳时机,他把握机会,言传身教,不仅讲授果树修剪技术,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潜心钻研的学者

在黄家酒庄大门外,杜老师在葡萄地里做着“文章”。以前葡萄幼树期,地里没有效益。杜老师进行葡萄、花生间作后,葡萄幼树期花生亩产900斤,有效地利用了土地,增加了效益。通过这件小事可以看出杜老师在科研上花费的心思。杜老师的科研涉及生物技术、果实品质,苹果、葡萄转基因、培育新品种等,他科研的脚步稳健而扎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主持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十一五”重大攻关专项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曾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参加编写“中国果树志•核桃卷”等著作5部。他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中,以科研实例展示果树现代化发展,使同学们看得见,有感性认识;摸得着,可参与其中亲身体会。

从黄家酒庄回程途中,见路边农民正在育榆树苗,杜老师将车停在路边,拎起相机下车和他们聊了起来。育苗的工具是杜老师不曾见过的新鲜物件,也是他关注的焦点。哪里有卖的,哪里能加工,他问得很详细。“这个东西好,简单实用,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了不得。”善于捕捉细节、勤于学习,杜国强教授不断充实着自己,也在用他的言行影响着学生。

作者:宣传部 杨晓丽

上一条:【农大好故事】李清扬: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
下一条:【农大好故事】一粒“谷”香


版权所有:河北农业大学 党委宣传部

地址:保定市莲池区灵雨寺街289号    电话:0312-752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