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部
新闻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河北日报》头版刊发我校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事迹
日期:2017-12-28 信息来源: 点击数:

12月24日,《河北日报》头版报眼位置“牢记总书记嘱托 忠诚担当抓落实”专栏以“‘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后继有人”为题报道了河北农大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把李保国精神作为传家宝,沿着李保国的足迹,把最好的论文写在太行山上、写在河北大地上的感人事迹。此前,学校党委宣传部积极与《河北日报》记者沟通,提供相关素材,安排来校采访相关专家,并组织多次赴校外“三结合”基地采访,深入了解并现场感受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的先进事迹。

报道原文:

“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后继有人

——跟访河北农大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

12月9日,寒风吹过山岗,冷飕飕的,但临城县贾庄村后山的苹果园里,却热闹得很。

河北农大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队员,李保国爱人、河北农大研究员郭素萍一行一早从20多公里外的内丘县岗底村赶来,顾不上喝水,直接来到果园开展技术培训。听到信儿的乡亲们都赶来了。

“‘把我变成农民,让农民变成我’,这是保国生前常说的话。”郭素萍说,“只要有群众需要,我们就会提供无偿科技服务。”

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称赞他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同时寄语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李保国教授逝世一年多来,河北农业大学牢记总书记批示要求,把李保国精神作为传家宝,组建了26支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122支服务小队,直接参与师生近两万人。今年以来,他们完成调研报告140多篇,入户走访3000多人次,举办专家讲座、现场指导400多场,培训农民2500多人次。

沿着李保国的足迹,他们全心全力把最好的论文写在太行山上、写在河北的大地上……

精神在延续——扎根农村把科技知识传授给更多果农

贾庄村是国家级贫困村,李保国教授生前曾3次来该村指导帮助开发荒山,种植果树。如今,全村2580亩荒山全部改造成果园,250多亩耕地由种玉米改成种苹果,成了名副其实的林果种植村。

“前几天接到村民电话,想让我们过来看看苹果树。”郭素萍告诉记者。当时她正在岗底村进行技术指导,一忙完就带着岗底村果树高级技师杨双奎一起赶了过来。

12月9日,星期六,室外温度已近零度。

果农们围着郭素萍等人,七嘴八舌地问:“快给看看,这苹果树今年咋不结果?”“苹果树这样拉枝行不行?”“苹果树啥时候浇冻水?”“主干涂白涂多高?”……

“靠李保国传授的128道苹果生产技术工序种苹果,岗底年人均收入3.5万元。”贾庄村党支部书记贾剑伟向记者介绍,村里120户家家有核桃、苹果和板栗树。今年底全村将实现脱贫,要像岗底那样过上好日子,就靠这山上的果树了。

什么时候浇冻水,怎么施肥,拉枝的要领,刻芽该咋做,怎样留头……郭素萍和杨双奎边讲边拿剪刀给果农示范。

“李保国教授在的时候,就常手把手教大伙操作。”贾剑伟感慨着,“李教授走了,但还有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山区发展离不开他们!”

“专家讲得真好,咱听得懂、学得会。”特地赶来参加培训的临城县赵庄村村民裴阳宝高兴地说。他的采摘园今年收入15万元,刚种了300棵苹果树,如果管好了就又能增加一笔收入。内丘县栗峪村村民刘丽霞边听边拿手机录,“录下来回去后可以随时看,有问题再也不愁了。”

“党的十九大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有了新要求,我们会继续像保国那样,扎根农村把科技知识传授给更多果农,让更多山区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这段日子,郭素萍就一直在为果农奔忙,曲阳张家庄、内丘岗底、临城绿岭、滦县、高邑、灵寿,还有江苏徐州、新疆库尔勒……从今年10月初到现在,她只回过6次保定,在家里仅住了4晚。

梦想在延续——规划建设好太行山生态大花园

以岗底村为中心,建设178平方公里的山区生态大花园,是李保国教授生前曾经谋划的一个项目。通过促进全域旅游、太行山苹果小镇和国家级自然资源保护区建设充分融合,将形成一个新的可复制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近日,在河北农业大学10楼会议室,内丘县有关人员和河北农大的专家们一起,就太行山生态大花园规划项目进行了初期论证。

“ 十九大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申书兴说,建设太行山生态大花园,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十九大精神的要求,是对区域经济的再次振兴。

我省山区开发专家、河北农大山区研究所研究员周大迈,将带领该校多学科专家组成规划团队完成太行山生态大花园项目。周大迈和李保国年龄相当,也是30多年扎根太行,送科技上山下乡。去年6月,他加入了河北农大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

“这是李教授留给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周大迈告诉记者,山区生态大花园是李保国教授探索的一条集生态建设、产业发展、脱贫致富于一体的山区发展新路,我们有义务让这一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刚刚完成阜平县40个村的精准扶贫规划工作,周大迈就接手了这个新课题。目前,生态大花园的调研规划已全面启动,两年后项目核心区相关规划有望落地。

生前,李保国致力于把太行山区开发的一些成熟模式推广到更多地方。如今,他的梦想在一步步实现。在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的帮助下,南和县红树莓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多,岗底村第一批栽植的苹果树部分完成了换代,绿岭集团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事业在延续——服务农业农村农民是不变的追求

冬闲人不能闲。

按照计划,12月12日和13日,河北农大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队员、教授甄文超赶到邯郸市肥乡、成安、磁县等地,针对小麦冬季和开春管理开展技术培训。

“今年小麦播种期,好多地方下雨,今冬麦苗管理较为复杂,要谋划好明年春管的分类指导工作。”这次培训,甄文超还专门制作了新年台历,将小麦管理的技术和知识印在上面,发放到农民手里。

承担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任务是河北农大传承李保国精神的重要载体。

“一年200多天扎在太行山里,李保国教授始终把群众放在心里。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行动的标杆。”作为我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暨“十三五”项目负责人,甄文超带领他的团队每年100多天深入田间地头,普及最新科技成果,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帮助农民实现粮食增产、节水、增效。工程自实施以来,在全省粮食生产持续丰产高效中发挥了重要示范和引领作用。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甄文超从中体会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前不久,我省召开会议总结表彰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北项目区工作,并对“十三五”项目的实施进行安排部署。会议一结束,甄文超就带领项目组对明年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讨论。

如何统筹粮食安全、资源生态安全与农民增收三者的协调发展,始终是他的课题内容。他表示,在新的形势下,将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工作者作用,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节水基础上,实现我省玉米小麦生产优质、丰产、高效均衡同步。

奔赴贫困乡村,对接农民需求,开展下乡帮扶,服务三农发展……为了让“山变绿、人变富”,传承李保国精神,河北农大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一直在路上。

上一条:辉煌燕赵 党旗飘扬—中共河北党史图片展在我校开展
下一条:我校启动“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月活动


版权所有:河北农业大学 党委宣传部

地址:保定市莲池区灵雨寺街289号    电话:0312-7521304